卜筮之法,至宋代之时,就已经由民间文化取代了经学派的道貌岸然。
当时命理几乎完全为文人墨客所垄断。文人谈禄命、论象数者日众,如邵康节、蔡九峰等名士,都是与禄命法有关之人士。
宋代以儒家中庸观念来奠定子平法取中和为上之基本观念。其次,以日干为主,这一句话不是子平法之首创,以《李虚中命书》就有以年为本、日为主,子平之以日为主,无非只是去了年为本前面三个字而已。
宋代变迁了禄命法很大一部分。但以子平,由卜筮法转型至史观而言,宋代才开始摆脱卦、爻、纳音、神煞,改装成今日之子平法。[1]
宋代帝王都是崇信道教,道观之中首创有诗签,禄命法也融入了抽象诗签的批八字方式。这种抽象吉凶诗句,正好弥补文人墨客怕算不准的缺陷。[2]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节选自《禄命启示录》P214 节选自《命略本纪》P147
[2]节选自《用神喜忌大辞渊》P4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