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一朝,为时虽然不算长,不过也有百余年之岁月。在整个元代而言,禄命法没有留下一本命书,以及可以知晓的禄命大师。却出现了一些历代未曾有过的特色,这些都不是在理论方面之发展。
1. 卜筮卦的原始文化,象征性复辟,元代放弃理论上推敲,而用年干、时干作为统计
2. 象征性恢复用卦,但只是配属一个卦名
3. 区分男女两命不同之论述
4. 有格之新术语产生,也就是今日正官格、正印格原始模型
5. 文人自编象征性之天象,完全不是二十八宿、星座神煞
6. 有一种近似道家特殊的符号文书
7. 各配男、女吉凶流年,只以地支作代表
8. 在法统上尊崇罗金、康节前定数、鬼谷子定分金、郭璞
9. 全卷皆以诗、赋作吉凶之表述[1]
元代批八字的文献,在《永乐大典》中,可以找到具体完整的资料。今日台北街头,仍看得到此类的命书,没有什么具体理论,通用于研究与从业之间,俗称为两头钳,就是只以天干与时柱两者作为吉凶之依据。
这种两头钳的论法,虽然近代已不在问世了,然而却明载于《永乐大典》中,可以证明六百年前,它曾经是八字之主流。[2]
在大量鬼谷子、郭璞的吉凶诗赋问世之余,却意外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新卜筮文化。就是一些佛、道寺院以及地方神鬼,在禄命吉凶诗赋中,随意节出六十至一百首诗赋,印成诗签,这些就是今天寺院中求签文化的始祖。——我国的抽签文化,是由元代开始的。[3]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[1]节选自《禄命启示录》P255
[2]节选自《用神喜忌大辞渊》P38-42
[3]节选自《禄命启示录》P2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