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皇太极 顺治年代
明万历年后,天下大乱,至清康熙初叶,约半个世纪,政教
学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,但以禄命、子平而言,有关明代两百余年之著述精华,因战乱之故,亡失大百之九十八。
所幸,清初陈奇雷,收集《三命通会》一书,否则极有可能重蹈宋代子平法,完全散失于元代,今仅仅以《三命通会》中,所提到的书目,失传之书,计有下列:
《神白经》、《烛神经》、《理愚歌》、《三车一览》、《源髓歌》、《三命铃》、《壶中子》、《珞琭子》、《指迷赋》、《八字金书》、《玉门关集》、《口诀》、《总歌》、《预知子》、《广录》、《天元变化书》、《真道歌》、《尺阶》、《寸珠》、《井栏》、《青赋》、《洪范》、《寸金法》、《其截歌》、《六亲捷论》、《少条妙经》等至少三十五种以上之抄经,虽然已经不复见其全貌,但是其间之片言残语拼凑而集成行文。即是康熙、雍正时代子平法之基础。然后,才有乾隆年间沈孝瞻之《子平真诠》格局为用,任铁樵重注《滴天髓》论取用。
2. 康熙 雍正时代
清初继承明代末叶,支藏天干不同系统的困惑。至少有四种
以上,不同的支藏天干。康熙年以后,已经逐步舍弃上述支藏天干的困惑,而以两项新的命学文化予以取代。
甲:继承支藏天干人元值日之说,但并不是《三命通会》的版本。先论日主强弱,将人元值日之说改为比例制,日、格两相比论年、日并用于神煞起例——此种论式,流传于日本,民国初年再流回中原。
乙:在明代二百余年来,收集历代名家之命学格言,不以日主为主,而以十神为主——优点从六亲方面入手。此即是今日所习用的十神定位法的原始依据。
丙:同时也不拘泥于月支当令取格,天透地藏取格两者孰为优先之纠缠不清,而以四时五行调侯为先的系统,逐步形成今日之调侯为急——调侯用神,重天干不重地支。此说形成甚为缓慢,清末尚未能成典籍。但其原始思想,形成于明代末叶。万育吾已有调四时五行之论述。
十神论命实务抄本,皆是出于明代残章孤本。
一、 五行俱全者,不论胎元。(《神峰通考》不论胎元)
二、 合贵——甲得己丑 己未。戊得癸丑 癸未。乙得庚子 庚申等合禄。吉。
三、 甲戊庚——子午时,乙丙丁——寅卯时。壬癸辛——非子平法
四、 羊刃,合刃。日时至危,不善终。
五、 巳酉丑全,带辛,客往他乡。
六、 以日干为主——《神白经》
七、 五阳干有羊刃,五阴干无阳刃——《玉霜宝鉴》
八、 印格不喜日主强,劫财伤父、伤妻——《寸金法》
九、 杂气财官——《井栏》
十、 金神——《青赋》
十一、 天月二德临日主一生无险。必年不行墓库运。——《秘诀》
十二、 克我为夫,我克为妻。妻墓、夫墓。——《三车一览》、《珞琭子》
十三、 空亡——五阳干用阳,五阴干用阴
十四、 年上伤官,父母不全;月上伤官,兄弟不合;日坐伤官,妻妾不娶;时上伤官,子息不利。——《秘诀》
十五、 拱虚不坐实等等